Your cart is currently empty!
Category: 哺乳生活
妈妈的哺乳生活相关的文章
-

吃这个药能不能哺乳?教你用权威数据库LactMed找答案
当医生说「吃药就不能哺乳」时,你该怎么办?
当你抱着宝宝走进诊所,医生看着你的症状,开了一张处方,然后轻描淡写地说: “吃这个药期间要停止哺乳哦。” 我敢打赌,你的心一下子就沉到了谷底。
我是Lily,曾经的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在我多年的哺乳辅导经验中,这种情况实在是太常见了。许多医生为了避免任何可能的风险,往往直接建议妈妈在服药期间停止哺乳。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吃药真的必须放弃母乳喂养吗?
不,并非所有药物都会对哺乳造成影响。许多情况下,你可以在服药的同时继续哺乳,无需中断这珍贵的母婴连接。
今天我要介绍给你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LactMed数据库——这是一个专门为哺乳妈妈和医疗专业人士设计的免费资源,帮助你了解药物在哺乳期间的安全性。

一位母亲温柔地抱着她的婴儿,同时在智能手机上查询药物信息 什么是LactMed数据库?它有什么用?
LactMed是由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维护的一个综合性数据库,它提供了关于哺乳期间使用药物和接触其他化学物质的详细信息。这个数据库是完全免费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访问。
简单来说,LactMed就像是一本电子“药物与哺乳百科全书”,它告诉你:
- 药物会不会进入母乳,如果会,浓度有多高
- 药物会不会进入婴儿的血液
- 药物可能对哺乳婴儿产生什么影响
- 药物是否会影响泌乳或乳汁产量
- 如果有必要,有哪些更安全的替代药物
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例子。小敏妈咪说她感冒发烧,去看医生时被告知需要服用抗生素,医生建议她停止哺乳三天。小敏很着急,因为她的宝宝才两个月大,完全依赖母乳。
我帮她查询了LactMed数据库,发现她被开的这种抗生素实际上是哺乳期安全的,只有极少量会通过母乳进入婴儿体内,远低于可能造成影响的水平。小敏松了一口气,在医生同意下继续哺乳,而宝宝也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LactMed数据库包含哪些信息?
LactMed数据库非常全面,它包含了约1,000种药物、草药和膳食补充剂的记录。每条记录都是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审的,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当你查询某种药物时,会看到以下内容:
- 药物的化学结构
- 药物在哺乳期使用的概述
- 药物在母体血浆和乳汁中的详细数据
- 药物在婴儿血液中的相应水平
- 对哺乳婴儿可能产生的影响评估
- 对泌乳和乳汁产量的影响评价
- 替代药物建议(如果适用)
- 完整的参考文献列表
- 药物识别信息(名称、CAS注册号、药理分类)
每条记录的开头都会显示最后修订日期,让你知道这些信息的时效性。

LactMed数据库界面的清晰截图,显示药物信息界面,干净整洁的布局,突出重要信息 如何使用LactMed数据库?
使用LactMed数据库非常简单,即使你不是医疗专业人士,也可以轻松上手。
以下是基本步骤:
- 访问NCBI网站上的LactMed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01922/)
- 在搜索框中输入药物名称、化学名称或CAS注册号
- 查看搜索结果,点击相关药物记录
- 阅读药物信息,特别关注“Breastfeeding Summary”(哺乳摘要)部分
对于喜欢使用手机的妈妈们,有一款名为“LactRx”的免费手机应用,由MotherToBaby开发,提供了更加用户友好的界面来访问LactMed数据库。
不过,有几点使用建议需要注意:
- 查询时使用药物的通用名:例如使用“acetaminophen”而不是“Panadol”品牌名
- 注意药物的最后更新日期:确保信息是最新的
- 与医生讨论查询结果:LactMed提供信息,但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
- 如果药物很新:LactMed可能尚未收录最新批准的药物信息
药物安全等级:如何判断药物对哺乳的影响?
理解药物对哺乳的影响程度可以帮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虽然LactMed本身不使用安全等级分类系统,但我可以基于药物对哺乳的潜在影响,简单总结如下:
影响程度 特点 举例 建议 安全 极少量进入母乳或对婴儿无已知影响 大多数常用抗生素、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可继续正常哺乳 谨慎使用 少量进入母乳,需要监测婴儿反应 某些抗抑郁药、抗高血压药物 在支持哺乳的医生指导下哺乳,观察婴儿反应 暂时避免 短期内可能对婴儿有影响 某些造影剂、特定抗生素 可能需要暂时泵奶弃掉,时间由医生建议 不推荐 已知有严重不良影响 抗癌药物、放射性药物 在使用期间停止哺乳 请记住,即使是同一类药物,不同具体药物对哺乳的影响也可能有很大差异。例如,并非所有抗生素都对哺乳有相同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专门查询每种具体药物如此重要。
常见误区:关于药物与哺乳的五个错误观念
在我多年的哺乳辅导经验中,发现许多妈妈对药物与哺乳存在误解。让我们一起来澄清几个常见的错误观念:
误区一:所有药物都会进入母乳
事实:并非所有药物都能大量进入母乳。药物进入母乳的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药物的分子量、脂溶性、蛋白质结合率和酸碱度等。许多药物即使进入母乳,含量也非常低,远低于对婴儿产生影响的剂量。
误区二:“自然”的草药和补充剂总是安全的
事实:天然并不等于安全。有些草药和补充剂可能含有对婴儿有害的成分,而且这些产品的质量和纯度监管通常不如处方药严格。在使用任何草药或补充剂前,同样应该查询其安全性。
误区三:如果药物说明书上写着“哺乳期禁用”,就绝对不能用
事实:药物说明书常常出于法律责任的考虑而加入保守的警告。很多时候,这些警告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研究数据,而不是因为确认了危害。这也是为什么LactMed这样的专业数据库如此重要——它提供了基于现有证据的更准确评估。
误区四:如果必须服药,就只能用奶粉喂养
事实:大多数常用药物与哺乳是兼容的。即使在极少数需要暂停哺乳的情况下,通常也只是暂时的,而不是永久放弃母乳喂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泵奶弃掉,同时维持乳汁分泌,等药物清除后恢复哺乳。
误区五:药物剂量越低,对婴儿就越安全
事实:虽然剂量是一个因素,但药物的类型和特性更为关键。有些药物即使剂量很低也不适合哺乳期使用,而有些药物即使剂量较高也基本不会影响婴儿。
特殊情况:需要长期用药的妈妈怎么办?
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问题、抑郁症等)的妈妈,哺乳决策可能更加复杂。这里有一些建议:
- 提前规划:如果你有慢性疾病,最好在怀孕前或怀孕期间就与医生讨论哺乳期的用药方案
- 寻求专家意见:咨询既了解你的健康状况又支持哺乳的医生
- 考虑药物调整:有些情况下,可以改用对哺乳更安全的替代药物
- 权衡利弊:评估母乳喂养的好处与药物可能带来的风险
- 监测婴儿:注意观察婴儿是否有任何不良反应的迹象

我的学生丽华妈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需要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怀孕时,她很担心产后无法哺乳。我们一起查询了LactMed数据库,发现左甲状腺素对哺乳是安全的,只有极少量会通过母乳进入婴儿体内。在医生的支持下,丽华顺利实现了全母乳喂养,同时继续她的甲状腺治疗。
“说起来,为什么医生会建议停止哺乳?”
这个说来话长,建议你去听一听我的《书乳馆》Podcast,其中第3集里面会有答案:
与医生有效沟通的技巧
当医生建议你在服药期间停止哺乳时,不要立即放弃。以下是一些与医生有效沟通的技巧:
- 表达你对哺乳的重视: “医生,母乳喂养对我和宝宝都很重要,我想尽可能地继续哺乳。”
- 询问具体原因: “能具体解释一下为什么这种药物与哺乳不兼容吗?”
- 提出查询LactMed: “我了解到有LactMed这个数据库专门提供药物与哺乳的信息,我们能一起查询一下吗?”
- 询问替代方案: “有没有对哺乳更安全的替代药物可以考虑?”
- 讨论风险与收益: “考虑到母乳的好处,我们能否评估一下继续哺乳的收益是否大于药物可能的风险?”
记住,大多数医生都希望为病人提供最好的照顾。如果你以尊重和合作的态度表达你的关切,大多数医生会愿意与你一起找到平衡治疗需求和哺乳需求的方案。
结语:信息就是力量
作为哺乳妈妈,当你面临需要服药的情况时,准确的信息就是你最大的力量。LactMed数据库为你提供了这样的力量,帮助你做出明智的决定,在照顾自己健康的同时,尽可能地继续为宝宝提供最好的营养。
记住,哺乳与用药并不总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在适当的指导下同时做到这两点。
你有过在服药期间继续哺乳的经历吗?欢迎分享你的故事和经验!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教育目的,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在做出任何有关药物使用和哺乳的决定前,请务必咨询支持哺乳的的医生或其他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士。
有用的资源链接:
-

哺乳期夫妻关系的考验,如何渡过?
不少妈妈在开始喂母乳后,逐渐发现到自己身上出现了一些变化,进而担心哺乳期会影响与伴侣的关系。其实这个阶段的夫妻感情考验是暂时的,只要双方都明白这是新手父母必经的适应期,就能携手渡过。
哺乳期对关系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新生儿照顾的时间和责任分配、荷尔蒙和睡眠不足带来的情绪波动、亲密关系的改变、以及双方对新角色的适应。这些影响通常在6-12个月内会逐渐改善,关键在于相互理解和沟通。
荷尔蒙作怪

哺乳期间,妈妈的身体会经历一连串的荷尔蒙变化。就好像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每个荷尔蒙都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催产素(常被称为”爱的荷尔蒙”)在哺乳时大量释放。它不只是帮助妈妈产奶,还会增强妈妈对宝宝的依恋感。这种强烈的母爱本能,是大自然为了确保宝宝能得到最好照顾的设计。但有时候,这种专注在宝宝身上的爱,可能会让伴侣感到被忽视。
同时,哺乳期的泌乳素水平较高,而雌激素水平较低,这个荷尔蒙组合会让妈妈的性欲降低。这不是因为妈妈不爱伴侣了,而是身体在专注于哺育下一代时的自然反应。就像大自然的智慧,让身体把能量集中在照顾新生儿上。
很多妈妈在这个时期会感到阴道干涩,这也是荷尔蒙变化造成的自然现象。这种状况会随着荷尔蒙逐渐恢复平衡而改善,通常在断奶后会好转。在这期间,可以考虑使用水性润滑剂来帮助维持亲密关系。
荷尔蒙 在怀孕期 分娩时 在产后期 孕激素/黄体酮 (Progesterone) 持续升高,到妊娠晚期达到最高水平,为身体准备分娩 急剧下降,像是从山顶滑落 显著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可能影响情绪和睡眠 泌乳素 (Prolactin) 逐渐上升,为产后泌乳做准备 达到一个显著的高峰,为开始泌乳做准备 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不断下降,会随着喂母乳而波动,像海浪般有规律起伏 雌激素 (Estrogen) 稳步上升,帮助胎儿发育和母体适应 达到顶峰后开始迅速下降 降至较低水平,随着时间缓慢恢复,影响情绪和阴道健康 催产素 (Oxytocin) 水平较低但稳定,为分娩做准备 剧烈飙升,像火箭发射般快速上升,促进宫缩和分娩 哺乳时呈现规律性峰值,像钟摆般有节奏地升降,促进母婴联结 注意事项:
- 这些荷尔蒙变化是自然的生理过程
- 每位妈妈的具体体验可能略有不同
- 情绪波动在产后期是正常现象
- 荷尔蒙水平会在6-12周内逐渐稳定
这些荷尔蒙的变化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每个荷尔蒙都在不同时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共同协作完成孕育新生命的奇迹。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产后身心的调整过程。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在哺乳期维护与伴侣的关系,让这段适应期成为增进感情的契机。
要明白:这是一个过渡期
哺乳期会带来各种层面的挑战。新手妈妈不只要面对频密喂哺带来的身体疲惫,还要适应荷尔蒙变化带来的情绪波动。新手爸爸则可能会因为无法参与哺乳而感到疏离,甚至怀疑自己在这个新家庭中的角色定位。这些感受都很正常,重要的是要明白,这些改变都是暂时的调适期。
我常用这个比喻:照顾新生儿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的不是短暂的爆发力,而是持久的耐力。在这段旅程中,妈妈的身体正在经历着奇妙的荷尔蒙变化,就好像一部精密的交响乐在演奏;而爸爸则需要找到自己的新节奏,学习如何在这个乐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要知道,每对新手父母都会经历这个适应期。就像我们的身体闹钟会随着生活规律的变化而调整,夫妻关系也需要时间来适应这个新的人生阶段。千万不要把这个当作夫妻感情在倒退,你们是在为踏入更深层次的感情连结做准备。每一对恩爱的老夫老妻,当年都曾经携手渡过了这一关。

积极参与照顾与陪伴孩子的男人最性感! 沟通超重要!
很多新手父母在这个阶段会各有各的委屈。妈妈觉得另一半不够体贴,爸爸觉得失去了关注。这时候需要:
– 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不说!
– 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并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感受
– 讨论一起照顾宝宝的计划
–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互相给予理解和支持维系夫妻感情的实用建议
1. 创造二人世界
– 宝宝睡着后聊聊天
– 一起看看照片回忆过去
– 简单拥抱也是温暖的时刻2. 调整亲密关系的期望
– 爸爸需要理解妈妈身体恢复需要时间
– 妈妈需要理解男性的生理需求
– 寻找适合的亲密方式
– 保持温柔的肢体接触3. 寻求外援
– 适时请家人帮忙照顾宝宝
– 给彼此独处的空间夫妻感情升华的机会
这个阶段其实是让夫妻感情更进一步的好机会。共同养育一个新生命,能让两个人的感情更深厚。重要的是保持耐心,相信这个过程会让你们的关系变得更坚固。
-

哺乳妈妈的5个自我关爱秘籍:温柔呵护,从爱自己开始
妈咪们,
当你成为母亲后,在你还没意识到生命无限延展的伟大之前,或许你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和体力被无限索取。在这场伟大的哺育旅程中,你是主角,也是英雄。但常常,我们会忙到忘记了照顾英雄最重要的一件事:自我关怀。
想象你的身体是一个精密的能量生产系统。就像工厂需要定期维护,你也需要系统性的”保养”。今天,我要和你分享5个自我关爱self care的秘籍,让你在哺乳期不仅仅是生存,更要优雅地绽放。
🌟 第一招:心理放松时间 – 灵魂的充电站
为什么心理放松如此重要?因为母性不仅仅发生在身体,更来自内心。每天15-30分钟的”独处时光”,是你重新与自己对话的机会。
- 冥想:不需要盘腿打坐,只需静静地呼吸
- 听音乐:选择能抚慰心灵的旋律(如果你不知道该听什么,我个人推荐久石让为宫崎骏动画作的曲子)
- 阅读:不一定要选文艺大作,哪怕只是翻阅几页漫画,都是疗愈
💡 专业提示:研究表明,规律的心理放松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抑郁风险,提升为人母的体验。
🥗 第二招:智慧营养 – 身体的能量补给
哺乳期营养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吃得更聪明。你的身体正在进行世界上最复杂的生产线:母乳制造。真的,地球上南北半球的科学家加起来都没有办法人造出你左右两半球分泌的奶水。
关键营养清单:
- 高蛋白食物:鱼、鸡肉、豆制品
- 复合碳水:全谷物、燕麦
- 健康脂肪:坚果、牛油果
- 水分:每天2-3升,但不要强迫自己灌水,维持不口渴就能摄取足够的水分
💡 营养小贴士:母乳的营养成分会随宝宝需求实时调整,简直是活的营养系统!
😴 第三招:睡眠管理 – 能量重置
睡眠对哺乳妈妈来说,就像充电宝对手机。不是数量,而是质量。
实用策略:
- 与宝宝一起侧躺哺乳
- 白天宝宝睡,你也要补觉
- 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 科学发现:优质睡眠能促进催乳素分泌,维持稳定的母乳供给。
🧘♀️ 第四招:身体放松 – 重启系统
身体是你的能量载体,需要精心呵护。
放松清单:
- 轻柔乳房按摩
- 颈部和肩部拉伸
- 温和的热水浴(不要太烫)
- 每天简单的拉伸运动
💡 生理学提示:放松能降低压力荷尔蒙,提升奶量。
🤝 第五招:寻求支持 – 能量网络
独立不等于独自承担。建立强大的支持系统,是智慧的选择。
支持来源:
- 与伴侣坦诚沟通
- 寻求家人帮助
- 加入母乳互助群组
- 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
💡 心理学研究:社交支持显著降低产后压力和焦虑。
结语:亲爱的妈妈,照顾好自己,不是与宝宝争宠,而是给宝宝最珍贵的礼物 – 一个充满能量、快乐且健康的妈妈。相信你,你不仅可以,而且会做得很出色!
想要更多育儿支持?欢迎随时来找我聊天!💕
-

哺乳界爆红!把哺乳照艺术化 – 你也可以做到!
前几天在一个外国哺乳群中,看到妈妈们一个接一个上传了哺乳照。
在哺乳群出现哺乳照有什么大不了?不!这次不一样,这次每位妈妈都成了艺术家,把一张平凡的哺乳照化身成为如诗如画、超梦幻的艺术作品,每一张都可以镶起来挂在画展展示!实在太美了,于是我把这消息私下分享给我的FB好友们,就这样,我把这国外哺乳界爆红的玩意儿带入给马来西亚的妈妈们玩啦!
(more…) -

染发后的母乳还能要吗?
染发后的母乳能让宝宝喝吗?某天看到脸书上有许多哺乳妈妈分享一位妈妈的脸书状态,如下图:

这位妈妈把装过母乳的奶瓶泡水,隔天发现奶瓶的水面上浮现了一层粉红色的东西,让她吓了一跳。
这位妈妈是上个星期染发的,她把头发染成什么颜色我是不清楚,但她很确定这是染发的药剂所造成的。关于这件事,我想发表意见:
1. 如果染发剂的颜色真的那么强,到了会影响母乳的程度,那么对妈妈身体的影响会更大。
如果母乳会有染发剂的颜色,那么妈妈的汗水、眼泪、尿液,都会同样出现染发剂的颜色了。
在此声明:我并没有怀疑这位妈妈捏造事实,我相信她的本意是好的。
太多妈妈认为哺乳期间有很多禁忌,失去很多自由,因而没有哺乳的打算。事实上,哺乳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禁忌!2. 经过一番搜索,我明白了这奶瓶里浮现粉红色的东西是怎么一回事了。
这不是染发剂所造成的,其实这是因为那瓶隔夜的水里,滋生了一种名为粘質沙雷氏菌 (Serratia marcescens) 的细菌。
不是因为妈妈的母乳里有沙雷氏菌,而是那瓶隔夜的水被细菌污染了,因为这种细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是水和土壤中的长居菌群。
这位妈妈并不是第一位遇到这个状况的哺乳妈妈,国外曾经有人遇过,并经过专家们研究证实的,相关资料可以参考这里:http://jpids.oxfordjournals.org/content/1/4/347.full.pdf+html
这里的照片,奶瓶中的粉红色跟当事人妈妈奶瓶中的物质颜色吻合: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239145/
那么哺乳妈妈到底可以染发吗?
如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所说: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哺乳妈妈染发会有任何负面影响;同时也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哺乳妈妈染发是 100% 安全的。
那么就是说可以还是不可以呢? 答案是:没有人说过『可以不可以』,所以由妈妈自己去决定『要不要』。如果你很想染发,不能等到离乳后,那就去染。只不过,一定要先经过深思熟虑才去染,一旦染发后就不要想多多疑神疑鬼。
如果可以暂时不染发的,就别染吧。
如果已经染了,就继续哺乳吧。更新:
在写本文之际,我已发电邮寻求加拿大儿科医生兼哺乳专家 Dr. Jack Newman关于这件事的意见,以下是医生给我的回复:
亲爱的杨小姐, 沙雷氏菌的解释合理,染发剂的解释则不。即使有一些染发剂进入了妈妈的血流里,分量也是消遁似地微,也不太可能会有任何东西进入奶水里。而且,她不应该被告知染发后要把母乳挤出来倒掉。荒谬。 请点击这些链接看看我书里的一些章节,一个是关于哺乳期间用药 (有解释为什么哺乳对妈妈和宝宝那么好),而另一个则是关于哺乳的正常持续期 (万一有人告诉你到了某个阶段你已经哺乳“够久”了)。这些都是来自我的书《 Dr. Jack Newman’s Guide to Breastfeeding》。(购买方法省略,有兴趣者可以通过Google Books 的手机 app买到)Dr. Jack Newman
再更新:
连台湾的毛医师也说是沙雷氏菌了。
-

你成功喂母乳吗?如何定义哺乳成功不成功?
受过正规哺乳辅导课程,并有把所学到的辅导知识紧记于心的哺乳界辅导人士,都知道我们应该顾及妈妈们的心情,不能以我们个人的观点去评价妈妈的行为或决定。
现在(2015年),越来越多妈妈想要成功喂母乳是因为知道哺乳对宝宝很好,可惜还有大部分的妈妈,只是知道哺乳是很好的,却没想到原来哺乳是一门学问,是需要产前就作好准备的。
她们更没想到,原来刚开始的时候,哺乳不只是打开衣服就喂那么简单,再加上来自身边的人及社会对哺乳知识不足的情况下,会遇到那么多困难。
另外,还有一些预料之外的未知因素,让本来做足准备的妈妈措手不及,在哺乳路程遇上障碍。
这些困难和障碍,让许多妈妈的哺乳路程崎岖,有时候会不得不作出一些自己不愿意的决定。
每当我自我介绍,提及我的职业,若对方是一位妈妈,大部分都会一脸尴尬地跟我说:“哦….我哺乳失败,我只是喂了N次/N天/N个星期/N个月就没有喂了….”
唉….
各位妈妈,为什么要认为自己“哺乳失败”?
在我们哺乳界里,谨守哺乳辅导道德守则的哺乳辅导人员,都不会说出“你哺乳失败”这样的话。
你喂不到母乳,喂了几次而已,不是哺乳失败,你成功哺乳了几次!
你喂了几个星期/几个月就没喂了,不是哺乳失败,你成功哺乳了几个星期/几个月!
你混合喂养,不是哺乳失败,你成功继续提供母乳给你的宝宝!
你完全没有喂过母乳?完全没有开始,又哪里有成功失败的说法呢?

你并没有失败,改变思想,再接再厉! 成功喂母乳,是一种心态
也有很多时候,“哺乳失败”是妈妈自己给自己的评价。
比如说,妈妈本身的目标是哺乳到孩子2岁,但却因为某些原因,没有达到自己定下的目标,就认为自己失败了。
有听过半杯水的人生哲学吗?
如果你有计划下一胎,请预早作好功课,找出上一胎无法继续的原因,下一胎继续努力!来上我免费的网上哺乳课程《全母乳迷你攻略》
如果你没打算生下一胎,至少你要知道,你努力过,你曾经成功给孩子喝过母乳,不是失败。
哺乳界曾经作出一项研究显示,即使你只是给宝宝喝过一次母乳,宝宝的存活率也会比较高。
每一滴母乳都对宝宝的健康有贡献,每一滴母乳都有每一滴的功劳。
抬起头吧,你没有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加油!
-

喂母乳宝宝缺钙风险高吗?
*本文由营养师友人撰稿帮忙回答母乳宝宝缺钙疑惑
宝宝额头冒汗非缺钙,别坠入母乳喂养误区
最近看到很多妈妈转载中文网站有关母乳喂养的宝宝额头冒汗就是缺钙的现象,这其实是极具误导性的。
当妈妈上网搜索,输入关键词如:“宝宝额头冒汗,婴儿缺钙”,就会有许多网页报道说此现象是缺钙,进而建议妈妈给宝宝补充各式各样的营养补助品,这可能是一番好意但却是具误导性,反而帮倒忙。
根据儿科兼国际泌乳顾问古瑞莉医生表示,科学研究证明,宝宝额头冒汗绝对与缺钙无关。若宝宝缺钙,宝宝的手脚将会颤抖和抽筋。
另外,儿科张素兰医生也表明,很多妈妈抱着宝宝哺乳或瓶喂时,宝宝觉得热,额头冒汗就和我们成人流汗让身体凉快为同一原理。
哺乳,说来简单,做起来还真不容易。正在哺乳的妈妈们,别再为这些没有科学根据的歪论打击您的自信。
在这资讯发达的年代,我们需要谨慎选择正确的资讯,不去传播不经验证的信息。
别坠入母乳喂养误区
母乳的好处早已获得医学界公认,为什么直到今天还有那么多人对母乳存有怀疑?
难道我们要在乳房贴上营养标签来为妈妈们增加信心?
许多妈妈总担心母乳营养不足而影响新生儿的成长,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母乳,绝对能为宝宝提供首6个月的全方位营养。
任何医护人员或奶粉公司职员诋毁母乳,声称奶粉比母乳优越是违反他们的职业道德操守。
母乳容易消化,最适合新生儿和早产儿的需要;其成分及比例还会随着宝宝的生长和需要相应改变,与宝宝的成长同步变化,以适应宝宝不同时期的需要,这是其他代乳品所无法取代的。
母乳和婴儿配方奶粉最大的差别在于母乳含有活细胞抗体,为新生婴儿提供第一道防线,提高免疫力。
早产儿的消化道粘膜尚未发育成熟,对牛奶等异性蛋白质容易过敏,而且肝脏、肾脏的功能也未尽完善,所以含酪蛋白(casein)高的牛奶不易被消化吸收,还容易造成排泄困难,并引发其他病症。
母乳蛋白质以易消化的乳清蛋白(whey)为主,且母乳中蛋白酶含量高,使母乳更易消化吸收。
早产妈妈的母乳比足月产妈妈的母乳含有较高和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蛋白质,帮助宝宝成长。
母乳中的脂肪是已经乳化的小脂肪球颗粒,有利于早产儿消化吸收,再加上母乳中含钠等电解质量适当,能减轻肾脏负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WHO)的推荐,为了实现最佳成长、发育和健康,婴儿在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完全接受母乳喂养,即仅食用母乳。
母乳是所有婴儿配方奶粉不断研发和仿效的黄金标杆,是婴儿健康成长和脑部发育的理想食物。
0-5个月的宝宝一天大约需要吸收120mg的钙,母乳的钙(55-60% bioavailabity 生物利用度)比配方奶粉的钙(40% bioavailabity 生物利用度)容易被宝宝吸收。
这就好像不同毛巾吸水的性质,母乳好比吸水绝佳的毛巾,宝宝更容易吸收并运用摄取母乳的钙。
有鉴于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之饮食营养标准对人体饮食摄取基准的想法,供人参考,也是以母乳为根据作为6个月以下宝宝订下一日所需的营养素。
我国人民可参考马来西亚营养摄取基准推荐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来获取足够的营养,有效预防营养缺乏或过度摄取。
以下的图表是钙的摄取基准推荐量:
营养素 年龄 营养摄取基准推荐量 钙 0-5个月(母乳喂养) 300mg (55-60% 生物利用度) 钙 0-5个月(奶粉喂养) 400mg(40% 生物利用度) 钙 6-11个月 400mg 钙的摄取基准推荐量 
饮食习惯会影响母乳的品质吗?
很多妈妈也常担心本身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取不足将会影响宝宝的健康与成长。
科学研究显示,在物资贫乏的国家,营养不良的妈妈还是能为宝宝提供所需的营养。妈妈在营养不足的情况下会把母体的储备转化为宝宝的食物。
在极度饥荒的情况下,维他命A,D,B6和B12确实会受影响。惟一旦这些妈妈改善饮食或摄取维他命补助品,其母乳的营养成分也会随着改善。
一般妈妈不必担心母乳的营养成分。哺乳期的妈妈相较于没有哺乳的妈妈需要额外500卡路里。
有研究显示哺乳妈妈一般大概摄取2200-2460卡路里。哺乳也有帮助妈妈逐渐减掉怀孕期间所增加的体重。
一般建议循序渐进,一个月减2-4kg,避免服用减肥药,急速减重进而影响奶量。
由于许多妈妈没有计算卡路里的习惯,一般建议哺乳妈妈一旦饿了就记得进食。哺乳的妈妈消耗多,自然也会比较常觉得饿。
多选择有营养又不肥腻的食物有助于妈妈觉得精力充沛。要是妈妈忽略了本身的营养需求,她将会比较容易觉得累及容易感染疾病。
记得健康饮食三大要点:均衡、适中和多元,那就可以了。
如果妈妈能维持健康饮食,她们不需额外营养补助品。如果妈妈的饮食习惯有所偏差,建议妈妈先向医生或营养师商讨,不要人云亦云,买了一大堆的营养补助品而忽略了基本饮食,本末倒置。
妈妈们必须精明分析,询问医护专业人员,切勿随意听取建议,给一岁以下的宝宝喂食补助品。妈妈也可向支持母乳喂养的医生获取正确的医药的建议。
马来西亚在2006年健康调查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Morbidity Survey, NHMS III, 2006) 显示,4个月和6个月以下的婴儿纯母乳哺喂率分別只有19.5%和14.5%,比全球平均38%的纯母乳喂养率还有一段差距。我国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可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們需要广泛推动和宣传哺乳,並积极协助有需要的妈妈,以提高我国的哺乳率。
2015年哺乳周
国际哺乳周落在8月1日-7日,今年的主题是,“母乳哺育与工作,让其顺利可行” ,重新呼应了1993年国际哺乳周的活动:对母亲友善的工作职场倡议。支持婦女兼顾母乳哺育与工作全球行動在22年來已达成许多目標,特別是通過了修订后的国际劳工组织第183号母性保护公约,给予生育婦女更強大的权利。在工作职场,我們也逐渐见到更多哺乳友善或母亲友善的工作环境与设施,其中包括奖励对哺乳友善的雇主,以及对职业妇女哺乳权利更广泛的注意。
今年国际哺乳周总共有5个目标:
- 唤起所有部门全方位的支持,让無无论在哪里工作的女性都能兼顾工作与母乳哺育。
- 让雇主加紧行动成为对家庭/ 双亲/ 婴儿与母亲友善,並主动协助与支持职场妇女持续哺乳。
- 告知大家全球最新的母性保护权利, 並唤醒大众的意识和有关加強国家相关立法與执行的必要性。
- 加強、协助与展现支持行动,让在非正式职场工作的妇女也可以哺乳。
- 参与特定团体並与他們成为伙伴,像是工会、劳工权益组织 、女性团体、青年团体,以保护职场妇女母乳哺育的权益。
作者:黄慧娟,马来西亚卫生部,营养师兼国际认证泌乳顾问
-

哺乳期会来月经吗?来月经奶量会不会减少?
“亲戚”、“大姨妈”、“小红”、月经、经期… 这是大家都熟悉,让我们又爱又恨的老朋友。它到访前几天,让我们脾气暴躁、心烦气躁;可是若不想受孕,它迟迟不出现,却会让我们坐立不安。经期对哺乳妈妈来说,是怎么一回事呢?哺乳期会来月经吗?它是奶量终结者吗?
(more…) -

为什么亲喂时宝宝挣扎发脾气?亲喂不顺利怎么办?
有时候,明明亲喂得好好的,为什么宝宝会忽然开始扭动身体、踢脚、撑直身体、拉扯乳头作怪了呢?是宝宝吸不到奶吗?难道奶量不足,宝宝吸到没有奶出来,所以生气了? 当亲喂不顺利,请妈咪先别怀疑自己身体的产奶能力,宝宝会有这种表现,有几个不同的可能性。而且,会是哪一个可能性,也要看目前宝宝处于哪一个阶段,新生儿?几个月大了?超过一岁?不止是这样,也还要看妈咪本身做过什么。为什么宝宝吃奶时发脾气?
可能性1:姿势问题
如果妈妈的哺乳姿势不对,比如说宝宝的肚子朝上而不是向着妈妈,宝宝就要把头转向妈妈乳房吸奶,这是一个非常不舒服的姿势,而且也使宝宝跟妈妈之间形成一个距离,让宝宝含乳不够深,妈妈也或许会因此乳头疼痛。建议妈妈们学习如何以正确的姿势亲喂,看看《如何亲喂成功?》
如果妈妈的哺乳姿势是正确的,宝宝还是挣扎,那么或许宝宝不喜欢那个姿势,妈妈可以调整一下到双方都满意为止。有时宝宝不是要找乳房而已,而是要贴近妈妈的身体。每对母婴都有自己最舒适的哺乳姿势,妈妈要比宝宝有耐性,一起研究、调整,总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哺乳姿势的。
当什么姿势都好像不对,妈妈可以尝试最自然的哺乳姿势:半躺式 laid-back breastfeeding。妈妈往后靠,让宝宝好像小青蛙一样打开双腿趴在妈妈身上。请参考下面这个video,留意那位妈妈的姿势,有看到她身后和身边有多少枕头吗?
可能性2:乳头混淆
吸过奶瓶的宝宝,可能会出现乳头混淆的问题。对,有些宝宝可以接受亲喂和瓶喂,但不是每个妈妈都那么好运。
乳头混淆通常不是喂过一两次奶瓶就发生的,通常会有一些前兆。
轻微的混淆前兆包括:奶阵来的时候宝宝可以一直吸吮,可是当奶阵过了,奶水流量慢了,宝宝就会开始不耐烦。
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妈妈就会怀疑自己的奶量而开始瓶喂,但她却不知道原来这个情况下瓶喂只会让问题变本加厉。
这样下去,到了某天,宝宝会拒绝乳房,只要妈妈以亲喂的姿势抱着宝宝,宝宝就会立刻反抗哭闹,完全不愿意含上乳房。
怎么办呢?建议妈妈们从一开始就不要用瓶喂,至少6个星期,先让宝宝习惯亲喂。一旦开始瓶喂后,永远用洞口最小的奶嘴头,不要换。而且,瓶喂的时候应该以控速瓶喂的方法去喂,才能降低宝宝乳头混淆的机会。
如果你家宝贝太早被人瓶喂了,已经出现轻微的乳头混淆前兆,那么就趁宝宝还愿意亲喂的时候,不再用瓶喂。如果宝宝哭闹,请坚持亲喂,妈妈可以站着边走动边喂,通常是很有效的。
要是没办法,可以使用哺乳辅助器。通过哺乳辅助器,宝宝可以直接亲喂并得到足够的奶水。
这影片示范如何使用哺乳辅助器:
https://youtu.be/UCVJjCMzx98如果你家宝贝已经到了拒绝乳房的程度,就没办法使用哺乳辅助器了。这种情况下,请不要勉强宝宝亲喂,因为我们不要把胸前变成战场。妈妈可以每天选一段时间,脱掉自己和宝宝的上衣,让宝宝贴着乳房抱抱、互动,让宝宝享受贴在妈妈胸前的温馨感觉,或许到了哪一天,宝宝会忽然改变主意愿意回到乳房上亲喂呢?妈妈可能会很担心宝宝在这段时间吃很少奶,奶总是要喂的,但不一定要用瓶喂。鼓励妈妈们用手指喂食的方式:
通过针筒、点滴、细喉管进行手指喂食 Finger Feeding,是最接近亲喂的喂养方式,就是通过手指喂食,因为这可以让宝宝吸吮到皮肤的感觉,而不是吸吮奶瓶嘴的矽利康(Silicon),再者可以让宝宝知道要用到舌头来吸吮。
下面的影片则是Dr. Jack Newman帮助妈妈从手指喂食(用细喉管)转换去亲喂。
https://youtu.be/EtEj8-lSxlE可能性3:奶量问题
很多妈咪怀疑自己是不是奶量不足,可是,真正有奶量不足问题的妈咪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其中有很多是自信不足,尤其是刚开始喂母乳的新手妈妈。如果你是一位新手妈咪,怀疑自己的奶量问题,可以先去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奶量不足?》,想要继续读完本篇的读者请放心点击,点击后页面会开在新的tab。
如果妈咪本来奶量充足,但后来奶量越来越少。这就是 Dr. Jack Newman 常说的 Delay Onset Decrease in Milk Supply,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最常见的是含乳问题。一般上是因为妈妈刚开始的奶量旺盛,即使宝宝含乳不正确、哺乳姿势不对,就因为妈妈奶量旺盛,全靠奶阵还是可以吃到足够的奶水,奶阵过了就沉沉睡去。然而当宝宝较大,不再那么容易睡着的时候,当奶阵过了、奶流慢了就会开始不耐烦,这时候妈妈可能会换另一边乳房或者瓶喂,但由于乳房受到的刺激不足,奶量就会逐渐减少。预防胜于治疗,一开始学好好正确的含乳方式是最好的方法。
其他原因包括:妈妈怀孕了、服用荷尔蒙药物/治疗、误服了会影响奶量的药物、病倒了、情绪问题、用瓶喂、压力太大、还有当妈妈限制亲喂时间/次数之类的原因。
一旦奶量已经受影响了,妈咪就要尝试把奶量追回来。只要你目前为止都从来没有停过亲喂/泵奶,奶量都还有得救!可是,要追奶请尽早学习以正确的方法追,不要拖延、不要盲目去追。越早用对方法追奶,越大机会补救成功。
你可以参加我的免费追奶迷你攻略:

免费追奶迷你课
这是从嗯咕咕网上哺乳课程《11天追奶攻略》里面的两个小模组,里面会分析奶量不足的各种状况,帮助你对自己奶量有个概念,比如说:什么算是合格的奶量?要是奶量不足是因为体质,追奶还有希望吗?奶量忽然变少怎么办?
可能性4:喷乳反射过强 Over-active Letdown
最容易看出这个可能性的,就是当宝宝挣扎拉扯,然后放开乳房的时候,宝宝嘴里还有奶,而妈妈乳房也还在喷奶。通常是因为妈妈奶量过多,或者乳房太涨的关系。所以,你看,宝宝吸奶发脾气不一定是因为奶量不足,有可能是相反!
喷奶反射太强,奶水喷得又快又多,宝宝吞不及,吃奶吃得很有压力。宝宝一时调整不好吸吮和吞咽的节奏,会被呛到然后就发脾气。
这种情况下,妈妈可以在哺乳姿势方面做一些调整,比如说把身体往后靠(斜卧),让宝宝压在妈妈身上来吸奶。要不然,也可以选用半躺姿势laid-back(请看上面的第一个视频)。
这种让宝宝压在妈咪身上的亲喂姿势,妈咪的乳头向上,喷奶的时候可以借助地心吸力减慢/减弱奶水喷出,宝宝就比较容易掌控吸奶的节奏了。
其他可能性
由于宝宝没有其他方法表示不满和不适,有时他们的表现真的会让新手父母慌了手脚,除了以上4个可能性,还有其他的原因会导致宝宝拒绝乳房,比如说:宝宝不舒服(嘴里疼痛、鼻塞),妈妈换了沐浴露、香水(气味问题),宝宝太饿了没耐性吸(因为妈妈没有按需喂)等等。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妈妈都应该耐心面对,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因为宝宝发脾气就拿奶瓶出来当作救星。在遇到这种挑战的时候瓶喂,只会带你走上全挤的不归路。
宝宝吃奶的时候发脾气怎么办?
- 先安抚宝宝,不要硬塞乳头。不要使胸前变成战场,多与宝宝皮肤贴皮肤,让宝宝爱上在你胸前的感觉。
- 不要用「让她饿,饿了就会要吃」的方法。越饿的宝宝越难搞。可以用上面教的手指喂食方式来喂。
- 一定要保护好你的奶量。要是宝宝无论如何不愿意被亲喂,妈妈就需要挤奶来维持奶量。请不要超过3个小时挤奶,最好跟着宝宝的吃奶时间挤。
- 要有耐心,不断尝试,不要放弃。你作为一个成人,一定要比宝宝更有耐性!

